征文選登
別害怕認真
——《贏在認真》讀后感
《贏在認真》這本書,開始我是拒絕去讀的,因為對于一個讀過太多雞湯的人,這樣的一個書名足以把我的閱讀興趣沖淡的所剩無幾。但好在我還算是個挺認真的人,還是靜下心抽空翻閱了一下此書。當我把自己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去認真審視自己職業(yè)態(tài)度和規(guī)劃的時候,卻不得不去承認《贏在認真》的論述確有可取之處,對于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有積極的幫助。這縱然是一碗雞湯,也值得與君一干了。
認真是一種態(tài)度,如果用一本書去循環(huán)論證這個態(tài)度,即便文筆再好也會味同嚼蠟,這本書并非如此,用一句話總結的話,我會認為它是一本關于認真的方法論,用八個章節(jié)和各種故事完整的闡述了認真的內涵、認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認真的學習和工作,啟迪讀者以認真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砥礪自我,不斷實現(xiàn)自我超越和價值實現(xiàn)。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淺讀者對于《贏在認真》的一個粗陋總結。對于作者的總結和論述,多有認同,但我從不是信奉拿來主義的家伙,本著批判接受的閱讀和思考習慣,以下是我關于認真的幾點零星思考。
認真你就輸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句話已經成了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話,甚至于成為潛意識里認同的觀點。也不知道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我們開始害怕認真。認真往往會被和“死板、不會變通、不合群”甚至是“傻”這樣的詞語綁架在一起,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樣的道理,在“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今天,顯得老土且不合時宜。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的確,社會進步很快,改革開放四十年時間,從父輩祖輩那腳踏黃土背朝天兢兢業(yè)業(yè)才能吃飽飯的年代,到衣食無憂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的今天,物質文明進步的腳步越來越快,腳踏實地的務實認真精神卻在一點點的流失。
我的父親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工,除了不愛惜自己,做什么事都很較真,我時常會想到,我給他買的智能手機,他只用來打電話和發(fā)短信,連微信都不能熟練地使用,每次我耐心地教,他也會認真的學,遇到聽不懂的東西時他則會自嘲般地感慨,說他老了,跟不上時代了。我則會回應道,不,爸你認真的樣子,很酷。實際上,他一直都很酷。
因為我覺得,酷就是努力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并沒有那么多虛頭巴腦的情緒。
一次學不會,多學幾次就會了,一次做不好,多嘗試幾次,不斷總結和進步,總會做好的。認真的人不會被時代淘汰,認真務實的態(tài)度,每個時代都不可或缺。
越認真的人,總會越忙?
是的,事實不會騙人。
每到年底,都會是很多單位很忙的時候,醫(yī)院自然也是一樣,一年的工作該總結了,工作的績效是考核的時候了,工作資料是該整理的階段了。忙么,忙,當然忙。作為一個剛工作兩年的“萌新”,非常有幸地在新鮮感和慌亂忙碌中度過了兩次。
雖然大家都很忙,但慢慢地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忙的人永遠是忙的人,而清閑的人好像也永遠是清閑的人。學生時代的我曾天真的以為領導不忙,后來工作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的確很天真,領導往往都很忙,尤其是年關終審這種時候,更顯的格外的忙。究其因,則總會離不開“能者多勞”,不僅是崗位職責,也是能力擔當。
的確,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一如學生時代聽到過的一個段子。為什么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會有成績好壞之分。解釋是老師是一直以4G的速度在在課堂上講課,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是以4G的速度在接收,有些同學是以WIFI的速度在接收,成績中等的同學是可能是以3G、2G的速度在接收,而成績靠后的同學可能屬于忘記打開數(shù)據流量,成績不穩(wěn)定的同學可能屬于是那種經常掉線的,而成績最差的那些同學則可能是一直就沒有開機。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在講認真么,一直說能力做什么。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常都會聽到一句讓人絕望的話——比你優(yōu)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對的,是讓人很絕望,比你有能力的人還比你認真,那別人只會越來越比你優(yōu)秀,該怎么去追趕呢?這時就不得不去認清一個問題,認真努力很核心的一個要素就是務實。我們認真不是為了一定要比其他人優(yōu)秀,而是努力去做一個每天都不一樣的自己,從個體價值實現(xiàn)的角度去踐行認真的真義,這便是踏實做事,重在務實。
我們的父輩也許根本不會有深刻去體會認真的內涵,我們的領導,行業(yè)的精英,也不會整天把認真努力掛在嘴邊,但他們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映射出來的認真,卻是最真實的詮釋。
所以認真,并不是屬于長輩和精英的,他屬于我們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積極向上有生活理想的人。
善待工作,工作也會善待你
因為投胎是門技術活,顯然我是那些沒技術中的一員,所以我是站在一個普通人角度來思考這個論題的。
這時一個典型空、大的命題,也是一個很實在的命題。空大是因為需要方法論去支撐,去具化,需要實踐去驗證和體會。實在在于已經有太多的前輩和行業(yè)精英用自己的經歷驗證了論題的正確性。
所謂善待工作,書中給的解讀如下:以認真的態(tài)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jié)。
我們都是醫(yī)務工作者,權責越來越明確的管理制度面前,似乎所有人都在怕多做事,因為多做就會多錯,也意味著多擔責任。所以出現(xiàn)各種不敢做事,不想做事,能不做的就不做,能做的少做各種怪誕現(xiàn)象。更有甚者,對于那些認真負責,苛求細節(jié)的人往往會多有微詞,甚至排擠。原因出在哪里,一曰人,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二曰制度,制度是否細致合理。制度還是由人制定,歸根結底,這還是人的問題。
醫(yī)院是個集體,每個人都是零部件和螺絲釘,不需要每個人多去承擔任務,我們也不需要很多勞模,需要的只是每一個在自己位置做好該做事情的螺絲釘。你好,我好,大家都做好了,各方交接流暢無誤,工作高效愉悅,才是真的好。既為患者健康負責,也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
說了集體,再來談談個人。有些人說了,我的職業(yè)我不喜歡,我怎么認真得起來,咋一聽似乎挺有道理。像我也是如此,我對自己的職業(yè)專業(yè)談不上喜歡,我一直想當一名醫(yī)生,或者一名教師,不為其他,只為喜歡。高考志愿隨便可以去學自己向往的師范大學或者醫(yī)學院校,卻因為不可知的原因調劑學習了藥學,你若問我是否喜歡這個職業(yè),我多半會給出一個否定的回答。
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數(shù)據: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對100名世界各行業(yè)杰出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61%的成功人士坦言,他們所從事的行業(yè)并不是他們最喜歡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結果令人驚訝,深入了解總結的結果揭示,他們能夠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取得卓越的成績成功,除卻少數(shù)的偶然因素和聰明勤奮,更是離不開認真負責的職業(yè)態(tài)度,用俗話講,就是“干一行,像一行”。很多人一個工作做久了,慢慢也會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體現(xiàn),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謂之“干一行,愛一行”。
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班前的最后一分鐘做好了,是我們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每一天的堅持,都會讓你一點點超越昨日散漫的自己和那些不以為然得過且過的陪跑人,都會讓你越來越接近優(yōu)秀。天道酬勤,可能會遲到,卻從來不會缺席。
終篇,共勉
認真不會輸,不敢認真才是真的輸了。你的認真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是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事也。
下一篇: 踏實做人,認真做事